基督教聖恩會

豈可離棄神的殿

何英傑執事 (2009年10月11日)

我見利未人所當得的分無人供給他們,甚至供職的利未人與歌唱的俱各奔回自己的田地去了。我就斥責官長說:「為何離棄神的殿呢?」我便招聚利未人,使他們照舊供職。猶大眾人就把五榖、新酒,和油的十分之一送入庫房。我派祭司示利米雅、文士撒督,和利未人毗大雅作庫官管理庫房;副官是哈難。哈難是撒刻的兒子;撒刻是瑪他尼的兒子。這些人都是忠信的,他們的職分是將所供給的分給他們的弟兄。(尼13:10-14)

還記得2004年夏令會,主題是「起來建造神的殿」,我們一起研讀《以斯拉記》和《哈該書》,營會後,我們繼續查考《尼希米記》,一起認識以色列人重建聖殿和城牆的事蹟,從而學習正確的屬靈態度,同心動身,建立教會。五年的光陰,經文對我的提醒依然印象深刻。

尼 13:10-14是其中一段很值得我們反思的經文,上文(13:6-7)提到尼希米曾有一段日子離開耶路撒冷返回皇宮(很可能是述職),其後再回耶路撒冷,發現本來在聖殿供職的利未人與唱歌的,因無人給他們當得的分,竟奔回自己的田地工作,這是一件何等諷刺的事﹗仿如今天教會的傳道人因得不到薪金,唯有撇下全職事奉,另覓工作餬口。為何有如此荒謬的事情發生?尼10章告訴我們,回歸的百姓豈不已經簽下誓約,立志要遵行律法書的規定,恢復聖殿敬拜的制度,並且設立庫房收藏百姓奉獻的十分之一,照律法所定供給祭司和利未人。顯然,當尼希米離開後,管理神殿庫房的祭司出現操守問題(尼13:4-5, 7-9);百姓也可能趁著領袖離開後,漠視原先立約的要求,放棄付上當盡的本份。聖殿依舊,卻是荒涼,無人顧念神家的需要,服侍的人也得離開,沒有服侍的人,聖工也只得停下。面對如此處境,難怪尼希米直斥負責監督的管長疏忽神殿供養的事;其實出口的又何止尼希米一人,就連上帝也透過先知瑪拉基,責備當時的百姓:

萬軍之耶和華說:「從你們列祖的日子以來,你們常常偏離我的典章而不遵守。現在你們要轉向我,我就轉向你們。你們卻問說:『我們如何才是轉向呢?』人豈可奪取神之物呢?你們竟奪取我的供物。你們卻說:『我們在何事上奪取你的供物呢?』就是你們在當納的十分之一和當獻的供物上。因你們通國的人都奪取我的供物,咒詛就臨到你們身上。」萬軍之耶和華說:「你們要將當納的十分之一全然送入倉庫,使我家有糧,以此試試我,是否為你們敞開天上的窗戶,傾福與你們,甚至無處可容。」(瑪3:7-10)

擴堂在即,回看肢體十一奉獻的參與情況,作為教會的一份子,實在令人黯然神傷,只有僅僅五成的弟兄姊妹有穩定的十一奉獻(一年超過6次或以上),當我每季捧著十一奉獻名單時,老是在猜想原因到底是甚麼……雖然我無法清楚知道背後的底蘊,我卻深知,神是萬二份的願意我們按祂心意而行,踐信於行,經歷祂奇妙的供應。這點我卻可以無比肯定。你確信上帝嗎?

其實,只要大家願意付上當盡的本份,顧念神家的需要,就算要購置二千多萬的堂址,也是我們能負擔得到的;再者,無論是聖經的教導抑或前人的經驗,也告訴我們:建堂的成敗並非看自己的財力,只要弟兄姊妹同心委身、互相分擔,神必喜悅,且有豐富和及時的供應,成就人所看為不可能的事。教會要擴展,關鍵不在乎地方,也不在乎環境,更不在乎財力,而是我們是否願意對神忠心,依靠祂的大能大力,回應祂託付我們的使命,這是初期教會給予我們的明證。縱然有更好的地方,若弟兄姊妹不願實踐主的使命,返教會只是享受宗教服務,不願委身服侍,一切擴堂的工作也是徒然。

很多未信主的朋友不喜歡教會,其中一個重要原因,就是認為教會時常和人講錢,東東又要金錢奉獻,西西又要金錢奉獻,最要命的就是要求信眾每月將十分之一的收入捐給教會,對他們來說,是何等不合理的事﹗弟兄姊妹,你曾否也有如此想法?讓我們小心,教會並非祠廟或慈善機構,奉獻也並非是多多益善、少少無拘的善行。若我們明白教會是神的家,更是我們屬靈的家,分擔家的需要,實是責無旁貸,亦全然是出自愛神愛人的緣故。

弟兄姊妹,從十一奉獻開始學習吧,你信得過上帝嗎?萬軍之耶和華說:「你們要將當納的十分之一全然送入倉庫,使我家有糧,以此試試我,是否為你們敞開天上的窗戶,傾福與你們,甚至無處可容。」我們的生命既屬乎上帝,一切好處不在祂之外。如果連我們的生活所需也信不過上帝會看顧的話,要高言確信上帝會供應擴堂一切需要,這豈不是天方夜譚?這是信心的功課,一切從自身的十一奉獻開始吧。聖經中上帝容許人試驗祂,可說是絕無僅有,在奉獻的事上,你卻可試試祂﹗

曾經有一個小男孩,眼見大家饑腸轆轆,於是不忍的貢獻出僅有的五餅二魚,奇妙的事卻經主耶穌的祝福延展(約6:8-9)。原本微不足道的東西,最終轉化成當時一件美善的事,祝福著無數人生命,更成為後世傳誦的佳話。倘若小孩手中仍舊緊握著那僅有的小便當,主耶穌也必定可以有別的方法去餵飽五千人,可憾的他卻錯失了這個與神同工同行的機會,損失的也只會是他自己。擴堂在即,讓我們一起經歷上帝恩典之路,一同學習更多的擺上、更多的依靠。因為唯有當放開手中緊握的,方可以接收神所賜更大更美的豐賜。